曾经的冠军AD Bang在转战北美赛区后竞技状态明显下滑,被同行评价为”变菜了”。
——大师兄Doublelift的评价背后,藏着怎样的竞技真相?

在电子竞技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2019年7月,北美《英雄联盟》标志性选手Doublelift(大师兄)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句“Bang变菜了”,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全球玩家的热议。那个曾经身披SKT战袍、两夺世界冠军、被无数人奉为“ADC之神”的Bang,为何在远渡重洋加入北美100T战队后,成了人口中“褪去光环的普通人”?
大师兄的直言不讳,背后不仅是选手状态的起伏,更折射出电竞职业生态中环境、压力与心态的复杂博弈。
一、 “辅助轮”赛区?NA的竞技环境与选手困境
大师兄在采访中毫不客气地指出:“NA的ADC就像是‘辅助轮’,帮我能够达到国际赛的水平。”这句话看似狂妄,却点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北美赛区整体竞争力的疲软。
事实上,NA长期以来被玩家戏称为“养老赛区”——高薪资、低强度、较弱的竞争环境,让许多顶尖选手在转会北美后逐渐“钝化”。从欧洲、韩国远道而来的明星选手,往往在经历一两个赛季后出现状态滑坡。训练节奏的放缓、战术体系的单一、甚至语言与文化隔阂,都在无形中削弱选手的竞技锐度。
Bang的“变菜”,或许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二、 从SKT到100T:Bang的“降维”挑战
在SKT时期,Bang的身边是Faker、Bengi、Wolf这样的顶级队友,战队有着严密的战术执行力和高压的训练体系。那种环境下,选手必须不断突破极限,否则就会被淘汰。
而转会100T后,Bang面临的是一支重建中的队伍:配合生疏、战术摇摆、成绩压力相对较小。尽管北美提供了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商业机会,但从竞技角度看,这是一种“降维”。
就像一名习惯了在高速赛道上飞驰的车手,突然换到了普通公路——速度感还在,但那种逼人奋进的压迫感消失了。久而久之,操作的精准性、反应的敏锐度、甚至求胜的欲望,都可能悄然下滑。
三、 “变菜”是结果,不是原因
大师兄说:“刚开始的时候他真的很强,我对他的操作非常印象深刻,现在我就不了。”
这句话值得深究。Bang在2019年春季赛初期的表现其实可圈可点,甚至多次扛着队伍前进。但随着战队整体战绩低迷(100T当赛季仅获第9名),Bang的心态和状态也逐渐受到影响。
职业选手的“强”与“菜”,从来不只是个人能力的问题。阵容适配性、团队沟通、教练策略、甚至心理支持,缺一不可。当一个选手长期处于“逆环境”中,他的技术表现自然会打折扣。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师兄会在同一段采访中肯定Zven:“很长时间以来他都一直很强”。Zven所在的C9当时是北美强队,体系成熟、氛围积极,这种环境显然更利于选手发挥。
四、 职业选手的“贝吉塔困境”:谁才是真正的悟空?
大师兄用《龙珠》比喻NA的ADC格局:自比悟空,而Zven和Bang谁是贝吉塔?
这个比喻巧妙而残酷——贝吉塔虽是天才,却始终追赶着悟空。在竞技世界中,“第二”往往意味着被遗忘。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比喻揭示了职业选手的永恒困境:没有谁能永远站在顶峰。Faker曾一度低迷,Uzi多次因伤休整,Rookie也曾随队沉浮……选手状态波动本是常态,但在NA这样一个关注度极高、成绩压力却相对较小的赛区,这种波动更容易被放大审视。
Bang的“菜”,或许只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调整期。而外界急于给他贴上标签,反而掩盖了问题本质。
五、 重审“变菜”论:电竞职业化的残酷与成长
大师兄的发言虽然直接,却并非恶意。正如他所说:“观众总是给Zven很多负面关注”——事实上,职业选手本身也活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
“变菜”是一种结果,但其背后可能是版本适应、团队角色转换、甚至是个人心态的主动调整。Bang在后来采访中也坦言,在北美他学会了“为快乐而打游戏”,而非像在韩国时那样为胜利不惜一切。
这种转变,究竟是堕落还是成长?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职业选手的成功”。
如果仅以操作水平论英雄,那么Bang确实不如巅峰时期;但如果从职业生涯的整体性来看,他在北美的经历何尝不是一种对电竞人生更丰富的探索?
结语:英雄永不落幕,只是换个战场
2020年,Bang离开100T,辗转EG、AF等队伍,最终在2023年正式退役。
如今再回看2019年大师兄的那句“Bang变菜了”,或许我们会有更复杂的感触。
职业选手的生涯从来不只是操作和荣誉的堆叠,更是一个关于适应、选择与重新定义自我的故事。
Bang没有变菜——他只是走下了神坛,像一个真正的凡人那样,在另一个战场继续着他热爱的事业。
而电竞的世界,正因为这些起伏的人生故事,才显得如此真实而动人。
“竞技状态会波动,但传奇之所以是传奇,
不在于他从未失败,而在于他如何面对失败。”
——这或许才是大师兄与Bang留给观众最深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