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独立游戏《33号远征队》制作人Guillaume Broche分享成功秘诀:小型工作室必须敢于创新、避免打安全牌,用真诚表达跨越文化界限。
八月的上海,热浪中裹挟着游戏开发者们的热情。在ChinaJoy同期举办的中国游戏开发者大会(CGDC)现场,一位留着络腮胡的法国男人被层层人群包围。他就是《光与影:33号远征队》的制作人Guillaume Broche,刚刚结束与IGN日本主编的分享会,此刻正被热情的玩家和开发者们挽留交谈。原定的采访时间不得不推迟半小时——这款被誉为“法国版女神异闻录”的游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远在东方的玩家。

跨越大陆的创作之旅
“实际上最初是在瑞典开发。”Guillaume回忆起游戏的诞生历程时,眼神中闪烁着创作人特有的光芒。2019年,他从育碧瑞典转到育碧上海工作,这座东方大都市成为了《33号远征队》真正的孵化地。“几乎每个夜晚,我都在为这个项目倾注心血。”他说着,嘴角扬起一抹微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充满创作激情的夜晚。
时隔多年再次踏上上海的土地,Guillaume的感受格外深刻。“半年前我来过一趟,但这次完全不同。”他的语气中带着感动,“这是游戏发售后我第一次直接与中国玩家交流,也是第一次在法国之外的市场获得如此热烈的反响。”作为一个独立游戏制作人,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够跨越文化差异引起共鸣,这种喜悦溢于言表。
眼睛:灵魂的窗户与叙事的艺术
《33号远征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对角色眼神的极致刻画。游戏中大量使用面部特写,尤其是眼睛的特写镜头,让每个角色都显得栩栩如生。
“现代游戏技术让我们能够更细腻地表现情感。”Guillaume解释道,声音中带着对创作的热爱,“但我们刻意减少了台词量,转而通过电影化的镜头和潜台词来讲述故事。”他认为,直接说出内心想法是最无趣的表达方式。“留白才是艺术的关键。当玩家看着角色的眼睛,猜测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时,这种互动才是最有魅力的。”
这种创作理念源自Guillaume对电影和文学的热爱。“随着年龄增长——顺便说一句,我今年刚好33岁——我的艺术品味也在变化。”他笑着说,“现在我更偏爱独立电影的叙事方式,那种含蓄而富有张力的表达。”
艺术与意外的完美结合
谈到游戏中独特的人物比例设计——略显夸张的头部造型,Guillaume的回答出乎意料的随性:“这完全是个美丽的意外。”他大笑着承认,“我们只是把做好的模型放在一起,觉得看起来不错就定下来了。中国的玩家社区给出了各种深度解读,但实际上没那么多深奥的道理。”
同样随性的还有角色命名的过程。虽然主角雷诺阿与法国印象派大师同名,且游戏中多次出现雷诺阿的画作,但Guillaume坦言选择这个名字仅仅是因为“听起来很酷”。“我们筛选了很多法国画家的名字,最终觉得雷诺阿听起来最有气势,而且与其他角色名区分度最高。”
藏在旋律中的秘密
《33号远征队》的配乐堪称一大亮点,其中包含大量人声演唱,歌词似乎暗藏玄机。“其实我们不是为了剧透。”Guillaume澄清道,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更多的是为了让音乐与游戏主题保持一致,同时增加二周目的乐趣。”
他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便是法国玩家,也很少第一次游玩时就注意到歌词的含义。“他们最多觉得‘哦,这是首法语歌’,直到后来在YouTube上看到字幕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故事早已写在音乐里。”这种设计让通关玩家重听 soundtrack 时能获得全新的体验,仿佛解锁了隐藏的彩蛋。
冒险的意义:为何要走出舒适区
作为小型工作室的成功代表,Guillaume对独立游戏开发有着独到的见解。“安全牌是创新最大的敌人。”他坚定地说,“当我们决定做一款回合制日式RPG时,很多人都说这是个疯狂的想法——一个法国工作室做日式RPG?”
但正是这种冒险精神让《33号远征队》脱颖而出。“我们吸收了JRPG的精髓,却讲述了一个完全非日式的故事。”Guillaume指的是游戏开场不久就发生重大转折的叙事勇气,“真正打动玩家的不是遵循套路,而是真诚的表达。”
采访结束时,Guillaume望向窗外上海的夜空:“每次来到这里,我都能感受到无限的创作能量。游戏开发就像一场远征,重要的是敢于走出那一步,探索未知的领域。”这句话或许正是《33号远征队》最好的注脚——不仅是一个关于光与影的故事,更是一位法国制作人跨越文化与地域界限的创作远征。
本文基于IGN中国对《33号远征队》制作人Guillaume Broche的独家专访编写,部分内容为保护游戏体验已做防剧透处理。建议玩家通关后阅读完整采访,以获取更多创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