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外贸逆势上扬:中国制造韧性背后的”小商品密码”

义乌商家在全球贸易挑战中逆势增长,通过创新和市场多元化保持出口强劲,展现中国制造的强大韧性。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熙熙攘攘的过道里,包海刚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这位义乌飞屯电子公司的负责人,正用流利的英语与非洲客户确认一批蓝牙音箱的订单细节。”从年初忙到现在,连喝口水的时间都得挤。”包海刚的这句话,道出了2025年上半年义乌外贸商家的共同状态。

这个被誉为”世界超市”的浙中小城,正在全球经济寒流中燃起一团温暖的篝火。2025年前五个月,义乌进出口总额逆势增长23.7%,达到3271亿元。更令人惊叹的是,在4月美国宣布全面加征关税后,义乌商家不仅没有收缩战线,反而在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开辟了新天地。

走进商贸城三区的圣诞用品专区,尼日利亚采购商阿德巴约正在仔细比对圣诞树的装饰球。虽然距离圣诞节还有半年,但全球供应链的紧张让采购商们不得不提前行动。”中国商品的质量越来越好,价格依然有竞争力。”阿德巴约指着手中的样品说,”特别是这些LED灯串,耗电量比欧洲产品低30%。”

这种”提前量”现象在义乌已成常态。经营玩具出口的张磊最近接到一个紧急订单,客户要求三天内发往智利。”往年这个时候本该是淡季,但现在淡季不淡。”张磊的工厂最近新增了两条自动化生产线,工人实行两班倒,”连包装工人都要懂基本英语,因为经常要处理加急的跨境电商订单。”

在义乌达纳斯进出口公司的展厅,总经理温从健正向客户展示最新设计的世界杯主题钥匙扣。这些融合了AR技术的产品,只要用手机扫描就能观看往届世界杯精彩集锦。”我们为每个设计都申请了专利,”温从健说,”现在美国客户下单前都会先查我们的专利证书。”

这种创新意识正在义乌商家中间形成共识。当地商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义乌企业申请的外观设计专利同比增长42%,其中不少是针对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文化定制产品。一款印有墨西哥亡灵节图案的充电宝,仅上半年就卖出20万件。

义乌市商务局副局长陈铁军透露,政府搭建的”数字贸易港”平台已接入28个国家的60个海外仓,实现”义乌发货、全球直达”。在智利圣地亚哥的海外仓,来自义乌的小商品从清关到上架只需48小时。”我们正在试验AI采购系统,能根据海外销售数据自动生成补货订单。”陈铁军说。

这种政企协作的创新模式成效显著。主营电视盒子的包海刚最近开发了一款适合非洲电压不稳环境的稳压设备,产品刚上线就接到肯尼亚5万台的订单。”现在不是简单卖货,而要提供解决方案。”包海刚的车间里,工程师正在调试专为中亚地区设计的俄语语音控制系统。

在义乌铁路口岸,每周有15列中欧班列满载着小商品驶向欧洲。海关关员李颖注意到一个新变化:”以前一个集装箱往往只装一种商品,现在都是混装,从指甲钳到智能手表应有尽有。”这种”一站式采购”模式,正是义乌商家为应对关税压力开发的”组合拳”。

夜幕降临,商贸城闭馆的广播响起,但许多商铺依然灯火通明。经营五金配件的陈美玲正在和巴西客户视频验货,她的手机架在自拍杆上,镜头扫过一排排货架。”现在连验货都能云进行了,”她笑着说,”昨天刚发往墨西哥的一批锁具,客户连实物都没见就下了单。”

这种信任,源自中国制造多年积累的口碑。正如温从健所说:”关税增加的是成本,但动摇不了需求。只要保持创新,义乌的小商品永远有市场。”站在堆满世界杯纪念品的仓库前,他正在准备迎接十月的出口旺季——那时,全球客商将为2026年世界杯提前备货。

义乌的故事,是中国外贸韧性的生动注脚。在这里,每个忙碌的身影都在讲述同一个道理: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低价,而是靠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靠永不停歇的创新脚步。当圣诞装饰与世界杯旗帜在同一个商贸城交相辉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商业智慧,更是一个制造业大国的转型决心。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