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被《边缘》杂志评为过去30年最伟大的游戏,被誉为创造性与技术的完美融合。
一本杂志,三十载时光,一百款经典,唯一王者——《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当《边缘》杂志在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汇聚全球游戏开发者、资深编辑与万千读者,共同评选过去三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百大游戏时,冠军宝座最终花落任天堂的开放世界巨作《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这本传奇游戏杂志的第390期以史上最大规模民意调查的形式,回顾了四分之一世纪以来游戏产业的变迁,最终将《旷野之息》推上神坛,超越了《黑暗之魂》、《超级马里奥64》等里程碑式作品。
01 三十年荣光,百款经典争夺史上最佳游戏宝座
《边缘》杂志的这次评选堪称游戏界的世纪盛宴。不仅动员了现任和往届编辑部成员,更邀请了游戏开发与发行领域的众多领军人物参与其中。
这场跨越三十年的游戏回忆,既是对一个时代的致敬,也是对游戏艺术形式的崇高礼赞。每位参与者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究竟哪些游戏真正改变了我们看待互动娱乐的方式?
当最终名单揭晓,《旷野之息》拔得头筹,这既是对任天堂设计哲学的肯定,也是对游戏行业创新精神的褒奖。评委们将这款游戏描述为“创造力和技术的终极综合,与魔法没有区别”——这或许是对一款电子游戏所能给出的最高评价。
02 开放世界的革命,海拉鲁大陆的重生与超越
《旷野之息》于2017年发行,彻底重新定义了开放世界游戏的可能性。它打破了传统游戏设计的条条框框,创造了一个真正由玩家好奇心驱动的世界。
与大多数开放世界游戏不同,《旷野之息》没有用无数图标填满地图,而是鼓励玩家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来发现秘密。远处升起的炊烟、奇特的山形、隐约可见的遗迹——所有这些都成为吸引玩家探索的自然线索。
游戏中的物理引擎和化学引擎允许玩家以出乎开发者意料的方式解决问题。你可以用磁力移动金属物体搭建桥梁,用火焰点燃草地产生上升气流,甚至利用雷电天气进行导电攻击。这种系统性设计让每个玩家都能拥有独一无二的冒险体验。
03 开发者眼中的奇迹,难以复制的游戏设计巅峰
独立游戏《Chicory》和《Wandersong》的开发者格拉格·洛巴诺夫表达了许多同行的心声:“每年都越来越难做任何真正领先于人群或合法推动媒体向前发展的事情。现在很难想象我们会再次看到任何东西像《旷野之息》那样雄心勃勃。”
这种观点在游戏开发者中引起了广泛共鸣。《旷野之息》不仅是一款商业成功的作品,更成为了游戏设计领域的教科书级案例。它证明了即使在技术限制下(游戏最初为Wii U开发,后移植到Switch),通过创新的设计思维仍然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体验。
游戏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经过精心设计,从天气系统到敌人行为,从地形变化到武器耐久度,所有机制都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整体性设计让海拉鲁大陆感觉像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而非简单堆砌的游戏场景。
04 传承与突破,从《时之笛》到《旷野之息》的进化之路
《塞尔达传说》系列一直是游戏创新的代名词。1998年的《时之笛》重新定义了3D游戏的可能性,被广泛认为是游戏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近二十年后,《旷野之息》完成了类似的壮举,重新构想了开放世界的设计语言。
比较这两款作品很有意思——《时之笛》创建了许多现代3D游戏仍然遵循的规则,而《旷野之息》则致力于打破规则,给予玩家前所未有的自由。
这种创新精神正是《边缘》杂志评选的核心标准。不是看游戏在当时有多受欢迎,而是看它对整个行业产生了怎样的持久影响。《旷野之息》激发了一代游戏开发者的灵感,其影响在《原神》、《艾尔登法环》等后续作品中清晰可见。
05 游戏艺术的证明,超越娱乐的媒介潜力
《旷野之息》登顶《边缘》杂志评选的历史最佳游戏,不仅是对一款游戏的认可,更是对整个游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肯定。
当林克从复苏神庙走出,第一次看到海拉鲁大陆的全景时,那一刻已成为游戏史上最令人难忘的瞬间之一。那种广阔感、自由感和未知感,捕捉到了探索精神的本质。
游戏中的孤独感与宁静时刻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山顶看日出,在雨中寻找避难所,或在星空下骑马奔驰。这些体验超越了传统游戏的娱乐功能,提供了一种近乎诗意的互动体验。
六年过去了,《旷野之息》引发的设计革命仍在持续发酵。从《原神》到《艾尔登法环》,无数作品试图吸收它的开放世界设计哲学。
然而,正如开发者格拉格·洛巴诺夫所言:“现在很难想象我们会再次看到任何东西像《旷野之息》那样雄心勃勃。” 这款游戏不仅定义了一个时代的游戏设计方向,更成为了衡量未来作品创新高度的标尺。当玩家们等待下一部突破性作品时,海拉鲁大陆的冒险依然在继续,它的传奇地位已被镌刻在游戏史的历史长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