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 Us》:抚摸生灵的幻影,却无法真正拯救它们——一场温柔却注定悲伤的生态寓言

《After Us》中你只能抚摸动物的灵魂幻影,却无法真正拯救它们,这是一场充满温柔与遗憾的生态哀悼之旅。

当我们谈论“拯救”,总怀着一丝微小的、却执拗的希望。而在Piccolo Studios新作《After Us》中,这种希望被编织成了一场宏大、美丽却终究令人心碎的旅程。这不是一个关于复苏世界的故事,而是一场对逝去之物的哀悼,一次在末日余烬中触摸幽灵的徒劳尝试。

盖亚与她的幻梦:当拯救成为温柔的凭吊

游戏将我们置于盖亚的视角——一个如吉卜力动画中走出的灵性孩子,长发散发着微光,眼眸中倒映着荒芜。她被设定为这颗星球最后的灵性存在,任务听起来充满光辉:寻找已灭绝动物的灵魂,让世界重新焕发生机。

可真正踏入这个被污染吞噬、时间仿佛停滞的宇宙后,我才逐渐意识到,《After Us》的本质并非“复活”,而是“纪念”。

八个主要灵魂——他们称之为“方舟”,以及散落在环境各处的数十种可选的物种灵魂,像星光一般闪烁在这个锈蚀凋零的世界中。它们藏在天桥的阴影之下、废弃车辆的背后、或是曾经河流如今却只剩下化学污渍的河床深处。你需要掷出盖亚那颗发光的心脏,像撒出一张温柔的网,将这些微光“打捞”回来。

而那一刻,与其说是“拯救”,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招魂。

它们回来了,却从未真正归来

当动物重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画面并没有变得温暖。鹿群低头行走,狗群结队奔跑,鹰在天空盘旋——但它们全都以半透明、散发着微光的灵体形态存在。它们违背物理规则游弋:鲸鱼和鳐鱼在污浊的天空中“遨游”,如同沉没在看不见的海底;树木重新生长却仍带着焦黑痕迹,仿佛记忆与现实产生了错位。

你可以走近它们,按下互动键抚摸它们;盖亚甚至会轻轻吟唱,而动物们也会以空灵的声音回应——像《风之旅人》中的相遇,温暖,却转瞬即逝。可它们终究不是真实的生命,而是回忆的残影、意识的投射。你并没有拯救它们,你只是召回了一场庞大而悲伤的幻觉。

世界依然破碎,而你在学习告别

《After Us》并不欺骗我们。它从一开始就坦白:这不是重建,而是哀悼。你不是英雄,更像是一个在文明坟墓前献花的守墓人。

游戏中的环境设计尽管是线性的,却充满象征性张力。被油污覆盖的海洋、曾经是森林如今只剩枯桩的土地、废弃的购物中心里飘荡着人类曾存在过的证据……这一切并不鼓励你产生“一切会变好”的信念。相反,它让你沉浸在一种诗意的忧郁中:我们所拯救的,或许从来不是生命本身,而是它们存在过的意义。

抚摸与歌声:无力之中的温柔抵抗

而正是在这种无力感中,“抚摸”这个动作才显得如此深刻。你明知无法真正救回一只狼、一只海豚、或是一只曾经掠过地球最后一次夕阳的鸟,但你仍然伸出手。你仍然对它歌唱。

就像人类明知许多灭绝已不可逆,却仍建立保护区、仍绘画、仍书写、仍传唱那些消失的名字。《After Us》最动人的地方,或许就在于它诚实揭示了这种“拯救”的象征性本质:我们所能做的,或许仅仅是不遗忘。

结论:无法拯救,但仍可拥抱

《After Us》因此不仅仅是一款游戏。它是一则关于记忆、失去与温柔的现代寓言。我们是否真的能拯救什么?也许不能。

但就像盖亚依然在荒芜世界中奔跑、跃起、掷出她的心灯一样——我们仍然可以选择抚摸那些即将逝去的,仍然可以为它们唱一首歌。

而这或许就是人类面对末日时,最后也最美的姿态:明知命运如夜,仍做守灯之人。


本文基于作者于巴塞罗那现场的实机试玩体验,内容独立表达观点。当您通过我们网站上的链接购买时,我们可能会获得联盟佣金,但这不影响我们的评论独立性。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