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力欧卡丁车世界》:一场被“开放世界”标签裹挟的聚会狂欢

《马力欧卡丁车世界》看似开放世界,实则只是一个豪华版游戏大厅,本质仍是热闹欢乐的多人竞速派对。

“开放世界”这四个字,仿佛带着魔力。
它让人想起无垠的地平线、未知的冒险、可以纵情探索的自由。
所以当《马力欧卡丁车世界》以“连成一体的世界”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忍不住心跳加速:难道那个永远欢乐的卡丁车赛场,这一次真的要驶向一片辽阔新天地?

但请允许我泼一盆带着彩虹色彩的冷水:
它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开放世界竞速游戏”。
甚至,它根本就不是。

是的,地图是无缝的,世界是广阔的。你可以开着卡丁车翻山越海,从蘑菇王国的市集一路冲到库巴城堡的吊桥;你可以仰望远处山巅浮云,也可以俯冲进蔚蓝海域与海豚并行。BGM优雅切换,昼夜流转,爵士改编版的《Mario Drawing song》在夜幕中响起时,甚至让人莫名感动。

但这所有美好,都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明信片——你可以欣赏,却很难真正“走进”其中。

▪ 自由驾驶?更像是一场悠闲但空洞的巡游

如果你期待的是《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式的密度与深度,或《极限竞速:地平线》般的活动饱和感,那么《马力欧卡丁车世界》的开放模式可能会让你感到一丝失落。

它的自由探索内容大致只有三类:
按下P钮完成小任务、寻找隐藏的问号板、收集沙滩奖章。
奖励呢?是贴纸。而且只能选一张贴,位置还固定。
缺乏变化,缺乏回报感,缺乏那种“发现秘密”的惊喜循环。

城镇中的NPC体型巨大到令人出戏——嘿虎、耀西、奇诺比奥像被放大镜照过一般。这或许是为了远景可视性而妥协的设计,但也无疑削弱了世界的沉浸感。
街上到处都是“马路杀手”:扔锤子的乌龟、乱飞的回旋镖、快要爆炸的炸弹……这与其说是一个可信的世界,不如说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嘉年华巡游。

▪ 它从不是“开放世界”,而是“开放大厅”

而一旦我们换一个视角——
不把它看作一个“世界”,而看作一个“大厅”,一切突然变得合理起来,甚至堪称巧妙。

回想一下前作:在进入比赛前,你能做什么?
最多也就是互相喊两声“Exciting!”,跳两下,等得无聊。
而这一作,你可以和最多23名朋友一起,开车在这片天地之间穿梭、聊天、找点小乐子。你可以一起开到耀西餐车旁换个新皮肤,可以合拍一张背景是夕阳海滩的团体照,可以一边语音一边闲晃等比赛开始。

自由行驶模式,本质上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动态的、可互动的游戏大厅。

它不是为了让你沉浸于单人探索,而是为了让你和朋友们在比赛间隙“有点事做”。
它不追求叙事的深度或世界的真实,而是提供轻松、欢快、色彩饱满的视觉游乐场。
它是一个过渡环节——但却是一个充满诚意和趣味的过渡。

▪ 所以,它到底是一款怎样的游戏?

答: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也最爱的那个《马力欧卡丁车》——
一场热闹、搞笑、充满意外和欢呼的派对竞速游戏。

人数扩充至24人,新道具加入,新角色亮相,新模式“生存赛”带来全新战术维度……这些才是它的内核。
它的灵魂从未改变:那是蓝龟壳砸中第一名的爽快,是吃到三重蘑菇瞬间翻盘的刺激,是朋友之间大呼小叫的笑与闹。

而那个所谓的“开放世界”,不过是这次派对举办前——
一个格外宽敞、漂亮、可以自由跑动热身的前厅花园。

结语:词义的魔力,与游戏的本质

“开放世界”这个词太有魅力,也太容易让人产生预设。
它唤醒我们对自由的渴望,却也悄悄绑架了我们对游戏的评判标准。

《马力欧卡丁车世界》或许本意从未想成为那样的游戏。
它只是借用了开放世界的形,去强化它聚会游戏的神。

如果你愿意放下那份对“探索、叙事、沉浸感”的期待,
转而拥抱它“热闹、轻松、友情共享”的本质——
你会发现,它依然出色,甚至更快乐了。

因为真正开放的,从来不是世界,而是我们愿意共享欢笑的时刻。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