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以精彩的赛事和温暖的城市氛围,展现了热情好客的”天府之国”魅力,让世界记住了这座充满温情的城市。
走出2025年成都世运会的场馆,这座城市的脉搏仍在强劲跳动。赛事的精彩早已超越了赛场边界,像一缕温暖的阳光,洒满了成都的每一条街巷。这座中国西南的”天府之国”,在这个夏天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温情,让每一位到访者都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成都的街道上,世运会的氛围无处不在。Trip.com的数据显示,奥运会期间成都的入境游客同比增长超过31%,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与世运会相关的各类活动。走在春熙路、宽窄巷子,或是锦里古街,随处可见身着各国队服的运动员与兴高采烈的游客。这座城市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会客厅”,用最地道的川味热情款待着八方来客。
德国无人机竞赛选手阿尔文·施罗德的感受颇具代表性:”赛道上的竞争很激烈,但赛道外的能量同样充满活力。”这位第一次来到成都的运动员特别提到,他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年轻和开放精神。确实,成都以其特有的包容与创新,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为世运会注入了独特的城市气质。
在比赛场馆的志愿者服务台,一本厚厚的留言簿静静诉说着无数感人的故事。其中一页上,一位德国运动员画了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旁边写着:”谢谢你们,成都的朋友们。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像是被家人照顾。天气很热,但你的笑容让我感到凉爽。”这样质朴的话语,正是成都温情的最好见证。
四川大学志愿者周雨伟的话道出了所有志愿者的心声:”我们从不期望游客留下任何东西,但当有人花时间停下来,画一只熊猫,写下衷心的话语时,我们就会觉得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成千上万像周雨伟这样的志愿者,用他们真诚的微笑和专业的服务,成为了成都最好的”城市名片”。
闭幕式的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总导演吴贤坦言,在全露天环境中举办活动既是机遇也是考验。”舞台、观众席、入口通道都布置在一个花园内,营造出新鲜的观影体验。但强烈的阳光、突如其来的阵雨和高温给表演者和工作人员带来了真正的挑战。”正是这些幕后英雄的坚持与专业,才让世界看到了成都的精彩。
旗手志愿者胡瑞明的故事尤为动人。从5月初开始参与筹备和排练,经历了无数轮训练和演练的他感慨道:”通过担任旗手的角色,我意识到毅力和耐力是多么重要。”这位曾参与成都大运会的年轻人,在世运会的舞台上再次成长。”我能感受到这段经历对我的成长有多大帮助,让我更加勇敢和自信。”胡瑞明的蜕变,正是成都这座城市给予年轻人的最好礼物。
成都的温情不仅体现在赛事组织中,更渗透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街头巷尾的茶馆里,本地老人热情地为外国游客讲解盖碗茶的喝法;火锅店里,服务员细心地为不擅长吃辣的客人调整锅底辣度;地铁站内,工作人员耐心地为迷路的运动员指路…这些细微之处的关怀,让成都的温情有了最真实的注脚。
夜幕降临,锦江两岸的灯光秀将世运会的主题与成都的文化元素完美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漫步江边,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一位巴西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成都不仅给了我们精彩的比赛,更给了我们家的感觉。这里的每一张笑脸,每一份帮助,都让我感受到了超越比赛的人性温暖。”
世运会虽然落幕,但成都展现的城市温情将长久留在人们心中。从精心设计的无障碍设施到多语言服务系统,从环保的赛事安排到充满创意的文化活动,成都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以人为本”的赛事理念。这座城市不仅成功举办了一场体育盛会,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城市的温度与情怀。
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世运会终会结束,但成都的温情永远不会落幕。”这场赛事留给世界的,不仅是精彩的比赛瞬间,更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温情故事。成都,用它的热情与包容,让世界看到了体育之外的人文光辉,这或许就是世运会最宝贵的遗产。
当最后一批运动员离开成都,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奖牌和回忆,更有对这座城市的深深眷恋。成都世运会证明,体育的力量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连接人心。这座城市的温情,已经通过世运会的平台,传递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