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本茂始终谦逊地拒绝与迪士尼比较,他强调任天堂的成功来自整个团队的创造力,而非个人。
但时代已经变了。

当年那个穿着工装裤的水管工,如今不仅是游戏史上最经典的角色之一,也成了大银幕上闪耀的明星。而宫本茂,这位始终低调的创造者,依然坚持着一个信念:创造,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华特·迪士尼并不是一个人创造了所有,”宫本茂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道,“是‘华特·迪士尼’与‘迪士尼’这个品牌共同完成的。”他话中带着的不是谦卑,而是一种更深邃的智慧——他始终相信,真正的创造力来自于集体,来自于一个品牌背后所有默默付出的人。
而今天的任天堂,正是如此。宫本茂谈起公司时,语气中洋溢着自豪:“任天堂不是一个叫‘任天堂’的天才在创作,而是我们所有人——作为任天堂的一部分——共同打造出了这一切。”在他看来,公司已成长为一个充满创造力的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闪耀的角色,也有无数赋予它们生命的人。
从Wii的革命性体感,到Switch重新定义游戏与生活的边界;从环球影城里让人仿佛置身游戏的“超级任天堂世界”,到与照明娱乐合作、让马力欧首次以如此鲜活的方式跃上大银幕……任天堂已不再只是一家“游戏公司”。它成了一个跨越媒介、贯穿文化的创意符号。
而这一切,宫本茂却始终归功于“合作”。
“做游戏和拍电影非常不同,”他坦言。正因为清楚认知到这一点,任天堂选择了与照明娱乐联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版权合作,而是一场真正的共创。“照明娱乐里甚至有人比我更了解马力欧,”宫本茂笑着说。这句话背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任。
电影中的马力欧,不再只是那个在游戏中跳跃顶砖的二维形象。他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来自布鲁克林、心怀梦想却屡遭挫折的普通人。他有渴望,有犹豫,有高光时刻,也有脆弱时分。但最难得的是,他始终没有失去那份“蓝领”气质,那种让人忍不住微笑的亲切感。
“即便他成了‘马力欧医生’,你还是会怀疑:我真的能相信这个人吗?”宫本茂开玩笑地说。而这种人性化的幽默,也正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照明娱乐的创始人克里斯·梅勒丹德利说得更加直接:“很多公司都想做游戏改编,但他们没有宫本茂。”这句话点破了一个行业现实:不是所有IP都适合被改编,也不是所有改编都能尊重原作的精神——而宫本茂的存在,成了一道品质的保障,一种创意的灯塔。
但宫本茂自己,却始终望向更远的地方。
“我希望马力欧能一直传承下去,哪怕没有我的参与。”他说这话时,语气平静却坚定。他提到,那些小时候玩着《超级马力欧兄弟》长大的人,如今已成为了创作者,甚至开始引领新一代的创意浪潮。这种代际之间的传递,在他看来,比任何个人的成就都更值得欣慰。
“这就像计算机行业的变化——曾经做游戏的人也许会被另眼相看,但现在,大家都站在了同一片土地上。”
所以,宫本茂真的像迪士尼吗?也许从影响力上来说,是的。但从本质来看,他又如此不同:他从不希望自己成为唯一的那个“创造之神”,而是更愿意做一个点燃火种、搭建舞台的人。他相信品牌高于个人,相信合作重于独裁,相信一个角色的生命力不在于它有多完美,而在于它能否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代,依然感受到同样的快乐与共鸣。
而这,或许就是任天堂与马力欧至今仍在进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