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盛宴再启,中国“芯”引力闪耀全球】Pop Mart迷你Labubu系列60秒售罄,文化自信与商业奇迹的双重奏

Pop Mart新品迷你Labubu盲盒上线一分钟售罄,彰显中国潮玩市场爆发力与文化消费活力。

2025年8月28日晚10点,中国潮玩巨头泡泡玛特旗下新品迷你Labubu盲盒系列正式上线。指针刚划过发售时刻,京东、淘宝等平台便瞬间涌入海量消费者。仅60秒后,所有线上库存宣告售罄;5分钟内,官方旗舰店销量突破30万件,京东平台四大规格产品共售出超12万套。这场堪比“数字春运”的抢购狂潮,不仅展现了潮玩IP的惊人号召力,更成为中国文化消费市场活力的生动注脚。


​一、“秒光”背后:文化共鸣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动力​

此次推出的迷你Labubu系列以26个英文字母为设计灵感,每套包含14款常规手办与1款隐藏款,单价79元的设计兼顾收藏性与大众化定位。尽管产品单价不高,但集齐全套需千余元的投入,却依然阻挡不住粉丝热情。发售后闲鱼平台转售价迅速飙升,全套标价高达2000元,单款溢价甚至突破200元,足见市场供需的极度失衡。

这种“瞬时售罄”现象并非偶然。从社交媒体反馈看,微博话题#迷你Labubu#获得近1700万浏览量,网友纷纷晒出订单截图,感叹“手速决定成败”,也有人调侃“又一次陪跑”。更有细心用户发现,此次备货量其实已较往年大幅提升,却依然供不应求——这背后实则是Pop Mart深耕IP运营与用户情感联结的长期成果。


​二、财报亮眼:数字背后的文化自信与制造底气​

就在新品发售前一周(8月19日),泡泡玛特刚交出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调整后净利润47.1亿元,同比激增362.8%。这份远超市场预期的财报,印证了中国潮玩产业从“小众爱好”向“主流消费”的跨越式发展。

而比数字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背后的发展逻辑。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此前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坦言:“我们要做一棵根深叶茂的树。中国包容的文化底蕴、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正是企业扎根的土壤。”这番话深刻揭示了中国潮玩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文化自信与产业链优势的协同发力。


​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潮玩文化的全球启示​

迷你Labubu的爆发式销售,是泡泡玛特多年深耕IP生态的缩影。从早期代理国外IP到如今自主培育出Molly、Dimoo、Labubu等一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IP,泡泡玛特逐步打破了“潮玩等于海外IP”的刻板印象。其产品中融入的东方美学、情感表达与收藏文化,正通过盲盒这一载体,悄然成为Z世代的文化符号。

更重要的是,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为潮玩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从设计建模、生产制造到渠道分发,泡泡玛特借助“中国制造”的效率与品质,实现了快速迭代与大规模交付,从而支撑起瞬时爆发的消费需求。这种“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双轮驱动模式,已成为中国消费品牌崛起的重要范式。


​四、不止于玩具:情感经济与未来想象​

潮玩的本质早已超越“玩具”范畴,而是成为一种情感消费和文化认同的载体。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IP背后的故事、收藏的满足感以及社群归属感。这种情感联结使得潮玩行业具备极强的用户粘性和抗周期能力。

随着AI技术、元宇宙概念的发展,泡泡玛特等头部企业已开始布局数字藏品、虚拟互动等新场景,试图打通线上线下体验边界。未来,潮玩产业或将从“收藏实物”迈向“体验内容”,进一步拓展其文化影响力与商业空间。


​结语:扎根中国,走向世界​

迷你Labubu一分钟售罄的故事,既是一场商业奇迹,也是一则关于中国文化消费升级的寓言。它印证了王宁的观点:唯有根植于本土文化、依托中国制造、拥抱全球视野的企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品牌持续创新与出海,这样的“秒光”场景或将不再仅是国内市场的独有风景,更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走向世界的生动见证。

(本文基于《环球时报》报道重构分析,数据截至2025年8月28日)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