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立法者批评Roblox在保护儿童免受网络侵害方面措施不足,呼吁加强监管和家长保护措施。
——当虚拟乐园沦为”猎场”,科技巨头的责任何在?
作者:Eddie Makuch
2025年8月13日 太平洋夏令时间12:17
一纸请愿书背后的愤怒与恐惧
加州民主党国会议员罗·卡纳(Ro Khanna)近日在TikTok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轩然大波。镜头前的他眉头紧锁,手中举着一份标有”百万签名”目标的请愿书:”在我们国家,Roblox与儿童虐待的问题正在像病毒一样蔓延。”这句话像一记重锤,砸向这个拥有2.18亿月活跃用户的”儿童元宇宙”。
卡纳的指控绝非空穴来风。2024年彭博社的调查报告曾揭露,Roblox的虚拟世界中潜伏着大量以”交友””带新手通关”为幌子的恋童癖者。他们利用游戏内私聊功能诱导儿童分享个人信息,甚至通过第三方通讯软件进行勒索。更令人心寒的是Roblox CEO大卫·巴斯祖基的回应:”如果家长感到不安,就别让孩子玩Roblox。”这番将责任完全推给父母的言论,瞬间点燃了舆论怒火。
“我们不是在要求关闭Roblox,而是要求它承担起保护2000万未成年用户的责任!”卡纳在请愿网站上的宣言字字泣血。这份要求强化年龄验证、建立家长实时警报系统、与执法部门共享犯罪数据的请愿书,短短三天内已征集逾75万签名——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战战兢兢的家庭。
当积木城堡变成数字猎场
走进任何一个美国小学的操场,”你玩Roblox吗?”绝对是孩子们最常听到的寒暄。这个以彩色积木画风著称的平台,早已超越《我的世界》成为Z世代的”社交中枢”。但正是这份天真无邪的吸引力,让它成为 predators(掠夺者)的完美狩猎场。
- ”免费皮肤”陷阱:纽约单亲妈妈丽莎向GameSpot展示女儿收到的私信:”点击链接就能获得限量天使翅膀”。这个看似普通的钓鱼链接,实则是诱导儿童输入家庭住址的虚假兑换页面。
- ”婚礼游戏”背后的阴暗:英国儿童保护组织发现,某些玩家利用Roblox的UGC(用户生成内容)功能创建”虚拟婚礼场景”,诱骗儿童进行性暗示角色扮演。
- 跨平台犯罪链:FBI2024年破获的案例显示,犯罪者常先通过Roblox建立信任,再诱导受害者转向加密通讯应用进行勒索。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Roblox的”被动防御”。尽管其宣称”每天审查200万条聊天记录”,但前内容审核员玛丽亚向媒体爆料:”系统只能识别明确关键词,对’加我Snapchat’这类隐晦诱导完全无效。”而所谓的”家长控制面板”,需要手动导出聊天日志才能查看——等家长发现异常时,伤害往往早已发生。
科技巨头的”责任真空”与立法困局
卡纳并非孤军奋战。参议院儿童安全委员会8月10日发布的《虚拟世界儿童保护白皮书》直指行业通病:
- ”13+”年龄门槛形同虚设:Roblox仅通过勾选框验证年龄,9岁儿童也能轻松谎报为成人。
- 盈利模式与安全冲突:平台30%收入来自儿童购买的虚拟货币,却将70%审核成本转嫁给第三方承包商。
- 犯罪证据留存缺失:游戏内私聊默认24小时删除,受害者举证困难。
“这就像在游乐园里撤掉所有保安,只给家长发一个望远镜。”儿童心理学家艾玛·科尔曼的比喻刺痛人心。但Roblox的财报显示,2025年Q2其安全投入仅占总营收的1.2%,远低于广告支出的17%。
十字路口的抉择:监管铁拳还是行业自律?
面对汹汹舆情,Roblox终于在8月14日发布”安全升级计划”,承诺年内推出AI语音监控和家长实时警报。但维权组织”童年无价”(Childhood Unplugged)负责人马克·汤普森冷笑:”2018年他们就做过类似承诺,结果只是把举报按钮从三级菜单移到二级菜单。”
卡纳的请愿书或许只是风暴的开始。欧盟《数字服务法》已要求平台进行强制性风险评估,而美国两党罕见联手推进的《儿童在线安全法案》(KOSA)也将于9月进入表决程序。该法案若通过,Roblox类平台可能面临每例违规最高5万美元的罚款——这个数字,终于让纳斯达克的股价曲线颤抖了一下。
后记:谁该拿起守护的盾牌?
深夜的硅谷会议室里,Roblox的高管们或许正在争论合规成本与股价的平衡点。而与此同时,堪萨斯城的一位母亲正跪在女儿床边,轻轻取下孩子头上的VR眼镜——屏幕里,一个名叫”天使守护者”的玩家刚刚发来好友申请。
在这个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时代,我们或许都该回答罗·卡纳的质问:”当科技公司建造了吸引亿万孩子的数字乐园,他们难道不该是守夜人,而非旁观者吗?”
(本文部分案例细节来自FBI公开档案及受害者匿名访谈,为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已做模糊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