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取得重要进展:尊湃通信因侵犯华为海思Wi-Fi 6芯片核心技术,14名涉案人员被判刑并处罚金,总案值达3.17亿元,展现国家严厉打击技术侵权、保护创新成果的坚定决心。
一纸判决揭开中国芯片行业惊心一幕:创始团队携核心技术集体“叛逃”,原华为海思技术骨干如何精心策划了一场Wi-Fi 6芯片技术盗窃案?
2025年8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专业部门确认,尊湃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华为全资半导体公司海思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判决正式生效。
这起价值3.17亿元人民币的技术盗窃案,最终以14名被告全部认罪伏法画上句号。
01 精心策划,技术盗窃链浮出水面
案件核心人物张某,这位曾经的海思射频芯片开发负责人,在离开老东家后并未选择合法创新之路。2021年3月,他创立尊湃通信,专门从事Wi-Fi芯片开发。
判决书揭示,张某及其团队系统性地从老东家海思非法获取Wi-Fi 6芯片核心技术,构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秘密窃取行动。
这起案件之所以引发业界震动,不仅因为涉案金额高达3.17亿元,更因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内幕作案”——前员工利用其对原企业技术体系和保密措施的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窃取。
02 艰难取证,前沿技术秘密的司法挑战
检察机关在处理此案时面临重大挑战。案件涉及40多个前沿技术秘密点,需要专业电信专家进行技术分析。
办案团队通过严格的交叉核查,确保每个法律判断的准确性。14名被告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办案人员需要细致区分每个被告的角色和所涉秘密的具体价值。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某分院于2024年4月对张某等13人提起诉讼,经过严密审理,7月28日正式发布判决书。
03 重判严罚,司法亮剑保护创新
判决结果显示,14名尊湃员工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总计135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作为主犯,尊湃创始人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罚款300万元,并被禁止从事芯片行业五年。这一判决彰显了司法系统对知识产权犯罪的严厉打击态度。
所有被告在判决后10天内均未提出上诉,表明证据链完整确凿,犯罪事实清晰无疑。
04 长期研发,海思的技术护城河
华为全资子公司海思自2011年启动Wi-Fi芯片开发项目,通过长期独立研发投入,积累了Wi-Fi芯片的关键技术诀窍。
央视报道指出,海思实施了强有力的保密措施,但依然没能完全防范“内鬼”带来的风险。此案揭示了高科技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何保护核心知识产权不受内部人员侵害。
华为海思在Wi-Fi 6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投入巨大,这些技术成果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05 行业影响,商业秘密保护成焦点
最高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专业部门官员指出:“商业秘密是现代经济社会中重要的知识产权,不仅关系到企业核心技术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用法治力量服务创新发展。
这起案件的发生,正值中国芯片产业奋力突围的关键时期,保护原创技术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判决书生效意味着这场持续多年的技术纠纷尘埃落定。
这不仅是华为海思的胜利,更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一次有力彰显。检察机关用专业能力破解技术难题,让40多项前沿技术秘密的侵权行为无所遁形。
最高法院知识产权部门的介入,表明国家层面正以更多法治力量服务和保障科技创新这片沃土。